简介
LVS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称,也就是Linux虚拟服务器, 是一个由章文嵩博士发起的自由软件项目。
在Linux2.4内核以前,使用LVS时必须要重新编译内核以支持LVS功能模块,但是从Linux2.4内核以后,已经完全内置了LVS的各个功能模块,无需给内核打任何补丁,可以直接使用LVS提供的各种功能。
使用LVS技术要达到的目标是:
通过LVS提供的负载均衡技术和Linux操作系统实现一个高性能、高可用的服务器群集,它具有良好可靠性、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。从而以低廉的成本实现最优的服务性能。
LVS体系结构
LVS体系结构下图所示:
LVS 集群分为三层结构:
- 负载调度器(load balancer):它是整个LVS 集群对外的前端机器,负责将client请求发送到一组服务器[多台LB IP]上执行,而client端认为是返回来一个同一个IP【通常把这个IP 称为虚拟IP/VIP】
- 服务器池(server pool):一组真正执行client
- 共享存储(shared stored):它为 server pool 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存储区,很容易让服务器池拥有相同的内容,提供相同的服务
工作模式
- DR
- NAT
- 隧道模式
- FULL NAT 模式
算法
目前系统有八种负载均衡调度算法,具体如下:
- rr:轮循调度(Round-Robin) 它将请求依次分配不同的RS,也就是在RS中均摊请求。这种算法简单,但是只适合于RS处理性能相差不大的情况。
- wrr:加权轮循调度(Weighted Round-Robin) 它将依据不同RS的权值分配任务。权值较高的RS将优先获得任务,并且分配到的连接数将比权值较低的RS更多。相同权值的RS得到相同数目的连接数。
- dh:目的地址哈希调度 (Destination Hashing) 以目的地址为关键字查找一个静态hash表来获得需要的RS。
- sh:源地址哈希调度(Source Hashing) 以源地址为关键字查找一个静态hash表来获得需要的RS。
- Lc:最小连接数调度(Least-Connection) IPVS表存储了所有的活动的连接。把新的连接请求发送到当前连接数最小的RS。
- Wlc:加权最小连接数调度(Weighted Least-Connection) 假设各台RS的权值依次为Wi(I = 1..n),当前的TCP连接数依次为Ti(I=1..n),依次选取Ti/Wi为最小的RS作为下一个分配的RS。
- Lblc:基于地址的最小连接数调度(Locality-Based Least-Connection) 将来自同一目的地址的请求分配给同一台RS如果这台服务器尚未满负荷,否则分配给连接数最小的RS,并以它为下一次分配的首先考虑。
- Lblcr:基于地址的带重复最小连接数调度(Locality-Based Least-Connection with Replication) 对于某一目的地址,对应有一个RS子集。对此地址的请求,为它分配子集中连接数最小的RS;如果子集中所有的服务器均已满负荷,则从集群中选择一个连接数较小的服务器,将它加入到此子集并分配连接;若一定时间内,这个子集未被做任何修改,则将子集中负载最大的节点从子集删除。